close
人生就是修行
生活中,難免會碰到各種讓自己糾結
或者無奈的事情。
如情感方面,當你的伴侶對你的態度轉變後,
你需要做的不是選擇放棄對方,
而是想辦法解決你們之間的問題,
假如你們的緣分盡了,
實在不能攜手繼續走下去,
那麼就讓你們之間的問題先解決清楚,
互不相欠然後再和平分手。
一些客戶在碰到問題時,無論是情感的
或者工作上還是人際關係方面,
當他們需要去面對這一切時,卻想到放棄,
或者以念經去消除碰到的問題。
可是他們根本沒有想過,
修行的核心不是靠念經去消除,
而是專心去解決,去面對現實,
而不是選擇去逃避現實。
固然佛經中部分經文可以匡助
消除過去生的業障,
但更多還是需要親身去解決,
這樣才能修行圓滿。
若通過佛經去消除過去生的業障,
而自己沒有醒悟,
沒有認識到自己過去生所做的錯事,
那麼即使業障消除,
還是會再重覆自己過去所犯下的錯誤。
修行,其實就是以心修身。
修行就是在一世而會做一世,但不迷於世。
去面對一切,接受一切,而不迷於一切。
做好自己,不斷讓自己進取,超越自己,
但不是產生諸多貪念和慾望。
萬事由心而生,若心不能修成,
那麼光是念經修身也是無用。
世間萬物都是虛幻的,我們所在的這個世間,
一切都不是真實的。
然而由於大家的色身在這世間,
所以大家還是要做好在這世間屬於大家
自己的角色和任務及修行。
這就需要去接受一切而不迷於一切,
而做好一切後,一切又都可放下,心無牽掛。
再說<#傳易堂>的客戶常碰到的困擾,
這更是源於心,
心無所念,還有什麼可困擾自己的?
心無念,亦不執,更不迷,萬事為空,
做好該做的事,接受所面對的現實,
解決好碰到的問題,了結一切不該的緣,
那麼才可做到修心修身。
修行不是像背誦課本一樣單純的去念經,
而不從經文中與自己現實中所面對的
一切結合著去思考問題。
更重要的是,修行不能成為一種目的,
若用修行去達到某種所謂的境界,
越修則越遠離。
修行是修心,之後才是修身,而兩者修成,
才會達到最終的終點。
就像朋友們平時去做一件事,
很多人是為了做這件事而去做這件事。
更簡單的說,人需要錢,所以才去工作,
才去做生意,
然而假如單純是為了賺錢而去工作去做生意,
以賺錢為全部的首要,成為一種目的,
那麼很難達到自己預定的目標,
這也是眾多人在工作的階段為何處於不同階層,
拿到的薪水也有高低之分的主要因素之一。
所以,修行的首要,應是修心,
心淨了,那麼才有可能更好的修行,
甚至修行圓滿。
現代生活節奏加速,我們的壓力也與日倍增,
面臨生活中的現實問題,啥道理都懂,
也知道該如何去做,但就是控制不了自主。
其實我們只需在生活中找出樂趣,
在生活裡面找尋修行之道。
修行,便是修改做法。
修行不一定要到深山裡去苦思冥想,
修行也不一定要眼觀鼻、鼻觀心腸自我獨修。
乃至修行也不只是誦經、持咒、念佛、參禪。
假如天天誦經拜佛,
卻是滿心的貪嗔愚癡、自私執著。
不如法的修行,怎麼會有如法的效果?
修行,當然需要;修心,更為首要。
行正心不正,有外無內,
這就叫作修行不修心,如此不能解決根本問題。
修行,也能修心,表裡一如,
所謂“誠于中,形于外”,則必能凡事皆辦,
凡修必成。
不管修行或修心,應當從生活里確實來修。
衣食住行、行住坐臥之間,
乃至做人處事、結交來往、舉心動念、
晨昏日夜,都可以修行。
例如:穿戴衣服,嚴肅規整當然需要,
但是即使破舊損壞,
只需清潔整齊,也無不好,這便是穿衣的修行。
飲食三餐,美味可口,人之所欲;
所謂家常便飯,也覺得別有滋味,
這便是飲食的修行。
居住房子,深宅大院,當然極好;
粗陋小屋,也如天堂,這便是居住的修行。
出門有汽車代步,迅速活絡;無車無船,
也能緩步代車,這便是行走的修行。
人生的意義就在於生活的領悟,
每個人生活都有食衣住行,
體悟一呼吸一口飯,
念茲在茲,皆是心之所向。
想要了解個人運勢 批流年~
自己人生規劃提升~
歡迎詢問台中#傳易堂#
台中市西屯區經貿八路50號
04-24258068 // 04-24259068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傳易堂_億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